杨逢建,教授,我院基础部教师,讲授数学类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域,曾获第二届广东省高校教师名师奖。他在“有理逼近及其可接受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和振动性”“脉冲神经网络的动力学性质”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主持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148篇学术论文,其中7篇被《SCI》收录,43篇被《EI》收录, 20多篇同时被《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及《CMP》收录,主编或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10部,主编的教材2次获评全国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开发的软件获得国家版权证书。

 

杨逢建教授生活照

 

初次见到杨逢建教授时,记者觉得他和蔼可亲,在交谈过程中,他很热情、谦虚。记者了解,杨教授本科、研究生先后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湘潭大学。多年来,他在教学、教改、科研、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做了长期的努力,取得过不俗的成绩。2014年年底退休后,杨教授认为,华软学院专业设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学校管理规范,教师工作热情高,学生素质较好,学风也较好,在多所高校中选择了来我院发挥余热。

 

杨逢建教授认为,教育事业是人类进步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人类需要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推动社会快速进步,这个过程主要依靠教育来完成。杨教授引用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来强调教育对于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知识的扩张和更新非常快,人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必须不断更新,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快速地获取有用的知识,否则人类的学习时间会越来越长,有效的工作时间会越来越短。因此,杨教授表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要不断进行改革。

 

杨教授认为,师德是第一要务,作为一名教师,要培养具有良好人格修养的年轻一代,教师必须言传身教,一定要关心学生的疾苦,了解学生的困难,设身处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少讲空话废话。他把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同时,责任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杨教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不仅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同时也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学业负责,对学生的人格修养负责,对学生的前途负责。

 

在教学工作方面,杨教授认为:多启发,善引导,点到为止,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勤分析,多归纳,化解难点,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法宝。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呆板的讲课方式只会误人子弟。做好学生的益友才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良师,树立学生的信心才能提高他们的勇气。

 

对于我院学生,杨教授表示,我们学院的同学很懂礼貌,有修养,很多同学学习很刻苦,无论上课还是作业都很认真。杨教授认为,师者应该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他心中没有所谓的人才与庸才之分,只有努力与懒惰之分。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年轻人要尽量发挥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克服自己的缺点。个别呆在学校里无所事事的同学,不仅没有学到专业知识,还养成了很不好的生活习惯,对将来必须参与的社会竞争非常不利。杨教授说:“连一套简单练习题的压力都不愿意承受的学生,将来怎么承受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同学们应该自己给自己加一点压力。”

 

采访中,杨教授寄语我院同学: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同时也是民族的希望。大学是科技人才的专业起点,同时也是他们自立于社会的起点;大学的学业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有远大的抱负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得过且过只会坐失良机;求学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有自信才有勇气;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认真学习的动力,不倦的学习态度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杨逢建教授认为,学生成功的步骤是:正确的目标,合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不懈的努力,最终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供稿:学院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温恺斯  编辑:莫景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