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
为更充分地做好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准备,提升参赛项目质量,现面向全校选拔培育参加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项目,纳入2024年重点创业项目培育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育项目参赛对象
二、参赛组别及项目类型
*本届大赛正式文件尚未下达,参赛组别和类型可暂时参考过往分类。
(一)高教主赛道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1)本科生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参赛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须均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本科生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21年3月1日后注册),负责人必须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且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本科生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21年3月1日前注册)。负责人必须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且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1)公益组。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2)创意组。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创业组。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项目培育步骤与进程
下发培育项目申报通知,各系积极组织宣传,鼓励优秀创业团队踊跃申报,各系负责大赛备赛工作的教师组织系内项目遴选。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讲座等培训活动,通过分阶段、分专题开展创业计划书撰写、商业模式设计、创业项目路演等专题培训,对重点项目进行基础性、全面性、针对性的辅导。通过举办创业实践挑战赛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为参赛团队提供展示项目和锻炼自我的平台,同时进一步遴选晋级下一阶段赛事的优秀项目。
四、培育项目推荐程序及材料提交
1.各系应充分利用并整合学校科研实验室、实训实践基地、毕业五年内校友企业项目、师生共创项目、教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等资源,广泛动员各系符合条件的项目组队提前进行系内培育。2.参加重点培育的项目,应填写附件1《广州软件学院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点培育项目申报表》,连同项目计划书、路演PPT、视频等相关材料提交系内,由系内统一进行审核。
3.各系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系内学生提交申请的创业项目严格按照推荐要求进行审核,重点推荐优秀项目(其中“高教主赛道”重点培育项目不少于3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重点培育项目不少于1个)。填写附件2《广州软件学院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点培育项目汇总表》,连同项目资料打包以“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点培育项目+系部名称”命名,于4月15日24:00前提交至创新创业学院指定邮箱80428118@qq.com。
五、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