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全院师生: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五四重要讲话神,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鼓励我院青年教师深入群众,让我院师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以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今年暑假学院团委将继续大力组织开展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从社会调研、科技服务、支农支教、社会公益、法制宣传等方面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激励青年发挥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助力青年增长见识、强化本领。请各系、各级团组织积极发动、认真组织,鼓励所在系青年教师带领本系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青春践行志愿情·奋斗共筑中国梦
二、活动内容
1、各级团组织应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突出重点,讲求创新,城乡结合、内外结合,鼓励团队和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法制宣传、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文艺演出、宣传环保和关爱农民工子女等活动;
2、鼓励团员青年坚持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结合创新创业大赛等契机,积极参加专业创新实践活动;
3、各团员青年可以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社会义工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组织形式
1、院级重点实践团队,为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拟组建5-6支院级重点实践团队,采取自主申报形式,由各系分团委根据活动内容和团队特点填写《201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申报表》,2015年5月8日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报学院团委,经评审后公布确定团队信息,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推荐院级重点团队申报省级重点实践团队,若获批省级团队,学院酌情增加活动经费支持。
2、院级一般实践团队。各系团委根据实践内容分类,从“院、系(专业)、团支部”等不同层面出发,组建相应层次的社会实践团队,力争覆盖全部团支部。
各系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力量开展前期调研,掌握基层需求,根据需求进行活动立项,按要求填写社会实践组队情况统计、社会实践服务基地统计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申报表(见附件1、2、3)报学院团委志愿实践部。
3、鼓励开展个体社会实践活动,未参加院系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伍的学生,可参考学院提供的实践服务选题(见附件6),利用暑假期间在家乡就近就便自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连同《2015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登记表》(附件4),于入学注册时交至各系分团委。
四、工作要求
1、广泛发动组织。各系要充分认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做好活动的策划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要主题鲜明,方案周密,注重实效;要成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选派得力学生干部和教师带队指导,不断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和创新。
2、完善运作机制。各系要建立完善社会实践基层需求调研体系,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做好基层需求的了解收集工作,为返校后的教学实践和下次社会实践打好基础;开展社会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运用科学有效的调研方法,踏踏实实地开展深度的实证调研,以获得鲜活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要在调研基础上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组建服务团队,实现精准对接;要进一步加强“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与基地间的稳定、长期服务、合作关系,变“三下乡”为“常下乡”。
3、注重媒体宣传。各系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校园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新闻稿、广播台等新媒体,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宣传推广,取得最大的育人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学院团委将在微信开通“三下乡”专题,各院要动员广大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学生以团队为基本单位,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将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进行展示、分享。同时要指派专人负责活动信息的上报工作,并提供至少两篇有价值的报道材料,认真组织学生做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撰写。
4、注重点面结合。各学院要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进行重点团队申报。每个系至少申报一个重点团队,各系分团委要加强对重点团队的指导,确保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
5、加强安全教育。要加强社会实践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制。各系要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应对特殊情况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要对本系实践团队的安全情况全面掌握,实践团队队长应定时向本系安全联络老师汇报安全情况,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有效。
6、及时总结提高。加强成果意识,注重挖掘团队实践活动的特色,并鼓励团队积极向学院媒体(新闻中心) 投稿。要注意总结经验,做好普遍性、规律性的总结提炼,返校后学院团委将组织“实践经验交流座谈会”、“优秀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评选”等活动,组织广大学生交流体会、汇报成果,深化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与表彰
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各团队需在开学后两周内向学院团委上交不少于15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或团队活动总结、《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反馈表》、实践活动照片(至少5张,电子版)、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当地知名人士对实践活动的题词、主题实践调研项目问卷和其他相关材料。学校团委将在11月上旬组织全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并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设立“优秀组织奖”、“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奖项。评估的标准主要根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评分方案(试行)》(附件5)。
六、时间安排
1、各系于5月8日前将本系暑期社会实践方案、社会实践基地统计表、组队情况统计表、201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申报表(附件1、2、3)报团委志愿实践部。
2、5月9日组织各团队进行宣讲、评审,并启动201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3、6月初公布院级重点团队名单。
4、7月4日—8月27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及检查阶段。
5、9月10日—20日:各系汇总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各团队社会实践总结材料。总结材料主要包括:
6、9月18日前,各系将总结材料及评优材料报送院团委志愿实践部,并对院级重点团队进行验收。
7、11月中旬,学院召开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对2015年社会实践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及个人进行总结表彰。
共青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日
附件: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评分方案(试 行)
一、领导重视(10分)
队伍组织机构健全(4分)
有领导动员并亲自到实践点了解情况(4分)
有一定的经费支持(2分)
二、组织严密(20分)
能根据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2分)
能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社会实践的意义,并合理布置任务( 2分)
能按计划较好地完成实践任务(2分)
学生参与面广,实践面宽(5分)
能按学院的要求组织足够多的高质量队伍(3分)
每支队伍有专门负责的指导老师,并且能深入基层蹲点(3分)
无安全事故、责任事故、违纪等现象的发生(3分)
三、内容丰富,重点突出(30分)
能紧扣学院社会实践主题并在主题上进行延伸拓展(10分)
能结合各专业特色以及挑战杯立项开展实践活动(10分)
能结合实践基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活动(10分)
四、形式多样(10分)
组织学生的形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3分)
实践活动的形式:学生的能力要与群众的需要相结合。如应用挂职锻炼、文艺下乡、科教支农、支教扫盲等形式进行活动(3分)
能围绕主题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并得到群众的认可(4分)
五、效果显著(30分)
建立了实践基地(10分)
当地群众反映好(有感谢信、表扬信等)(10分)
有相关媒体报道(5分)
(1)设计活动海报、制作宣传单并在学院进行粘贴和宣传
(2)在喷泉广场摆摊进行宣传
(3)通过喷泉广场LED大屏幕进行宣传视频的播放
(4)通过QQ、微信、微博、NA电影网首页等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并加大宣传力度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完成率高(5分)
六、附加分(20分封顶)
有长期联系、规范化建设的社会实践基地,每个挂牌基地加1分;
有党总支领导同时下基层了解情况的加2分;
有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位教师加1分;
有国家级媒体报道的加5分,省级的加3分,市级的加2分;
有获院级优秀调查报告的,每篇加1分;
按时上交总结等相关资料加1分;
完成院团委交给的额外社会实践任务的,每项加3分。
201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一、关注社会,惠农惠民,幸福人民
1.关于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
2.关于居民幸福感的社会实践调查
3.关于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
4.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调查
5.和谐社会建设中消除农村歧视性观念和差别政策调查
6.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7.城市与农村社会安全感的状况与原因调查
8.物价上涨对工薪阶层、农民生活水平影响程度的调查
9.百姓对孩子高考态度的变迁调查
10.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调查与加强法制建设必要性、紧迫性的调查
11.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研
12.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研
13.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研究
14.社会保险在农村的全覆盖问题调研
15.“家电下乡”实施情况及改善农村生活调研
16.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
17.安全餐桌——饮食安全情况调研
18.农民工就业创业帮扶项目实施状况调查
19.返乡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20.农村食品卫生安全情况调研分析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
1.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
2.当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
3.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
4.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调查
5.返乡农民工创业状况调查
6.大学生暑假“务工热”背景下的风险调查
7.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能力素质要求)的调查
8.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或创业观)变化调查
9.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影响调查
10.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素质与就业问题研究。
11.勤工俭学对大学生成长影响调查
1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
13.新建本科院校第一课堂(专业学习)对大学生思维模式、就业观念的影响。
14.新建本科院校第二课堂(社团文化活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
三、大学生科技、文化宣传服务
1.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知度调查
2.手机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3.当代大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
4.大学生与网络文化的调查影响调查
5.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
6.某高校大学生做兼职的情况调查
7.当地群众低碳意识调查
8.国产手机崛起对我国科技行业的影响力调查
9.对某地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遗产保护状况的调查
10.对某地旅游景点开发和保护的调查
11.群众对于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2.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13.我国食品安全生产问题研究
14.某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
15.某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先进典型的调查
16.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调研
四、环保宣传服务
1.社会公民的社会环保意识调查
2.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调查
3.目前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4.就当地生态文明仪式调查
5.农村居民对绿化重视程度调查
6.环境友好型农业普及程度调查
7.对不可回收垃圾排放量进行调查
8.当地群众低碳意识调查
9.对农村居民环保知识进行调查
10.当地居民对雾霾治理的看法调查
11.农村居民对工厂迁移至当地的意见调查
12.对当地工厂污染进行调查
13.农村居民对当地绿化满意度调查
14.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