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广州软件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2025年软件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

发布日期:2025-03-07 点击量:

广州软件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2025年软件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同学们更全面地去接触科技、了解科技,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2025年软件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围绕服务应用进行开发,分设“软件应用与开发”、“物联网应用”两个赛组。(参赛者自行选题)

PART.01比赛类型

(一)软件应用与开发

包括以下小类:

1.Web应用与开发

2.管理信息系统

3.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

4.算法设计与应用

5.软件应用与开发专项赛

注:小类1、3、5为广东省计算机设计大赛选拔赛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承办赛道;其他类则只参与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承办科技学术节赛事,如需参加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请参考承办对应小类的学院具体通知。

说明:

1.软件应用与开发的作品是指运行在计算机(含智能手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之上的软件,提供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移动应用、算法设计等功能或服务。2.Web 应用与开发类作品,一般是 B/S 模式(即浏览器端/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客户端通过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各类购物网站、博客、在线学习平台等。参赛者应提供能够在互联网上访问的网站地址(域名或 IP 地址均可)3.管理信息系统类作品,一般为满足用户信息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具有信息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等优点。该类系统通常具有信息的规划与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等功能。例如财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4.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作品,通常专指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或手机客户端。5.算法设计与应用类作品,主要以算法为核心,以编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得以应用。既可以使用经典的传统算法,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兴算法与技术,支持 C、C++、Python、MATLAB 等多种语言实现。涉及算法设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编程实现等综合能力。6.软件应用与开发专项赛,采用大赛组委会命题方式,赛题(不超过5个)将适时在大赛相关网站公布(http://jsjds.sdu.org.cn/,持续更新中)。7.每个参赛队应由本院校的2-5 名学生组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8.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9.每件作品答辩时,作者的作品介绍(含作品演示)时长不超过 10 分钟。

(二)物联网应用

包括以下小类:

1.城市管理

2.医药卫生

3.运动健身

4.数字生活

5.行业应用

6.物联网专项

7.智能应用

注:小类1-6为广东省计算机设计大赛选拔赛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承办赛道;小类7则只参与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承办科技学术节赛事,如需参加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请参考承办对应小类的学院具体通知。

说明:
1.城市管理小类作品是基于全面感知、互联、融合、智能计算等技术,以服务城市管理为目的,以提升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为宗旨,形成某一具体应用的完整方案。例如:智慧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控,城市应急管理,城市安全防护,智能建筑,文物保护和数字博物馆。2.医药卫生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化医疗保健和医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医院应用如移动查房、婴儿防盗、自动取药、智能药瓶等。家庭应用如远程监控、家庭护理,如婴儿监控、多动症儿童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家庭监控、老年人家庭保健、病人家庭康复监控、医疗健康监测、远程健康保健、智能穿戴监测设备。3.运动健康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大众健身质量为目的,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运动数据分析、运动过程跟踪、运动效果监测、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养成以及职业运动和体育赛事的专用管理训练系统和设备。4.数字生活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稳定的通信方式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程度为目的,包括如下方面: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鼓励选手设计和创作利用各种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的作品。5.行业应用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解决某行业领域某一问题或实现某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为目的,包括如下方面: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零售、物流、农林、环保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6.物联网专项赛,采用大赛组委会命题方式,赛题 ( 不 超 过 5 个)将适时在大赛相关网站公布(http://jsjds.hdu.edu.cn/,持续更新中)。7.智能应用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针对某一领域的特定问题,提出基于智能应用的方法与思想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下方面: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机器学习方法研究等。8.每件作品答辩时,作者的作品介绍(含作品演示)时长不超过 10 分钟。9.每个参赛队应由本院校的2-5 名本科生组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10.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PART.02初赛作品提交要求

 软件应用与开发方向:

1、作品提交:

文件夹1:作品与答辩材料

作品安装包、运行网址或二维码等;演示文档PPT及PDF版本。

文件夹2:素材与源码

源代码和代表性素材。

文件夹3:设计与开发文档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作品信息摘要”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开发类作品设计和开发文档”的PDF版本。(具体文档请登录“提交方式”中的ftp自行下载)

文件夹4:作品演示视频

作品答辩视频。

文件夹5:报名表

附件1:《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应用与开发类校内选拔赛作品报名表》(点击推文左下方“阅读原文”自行下载)

全部材料提交截至时间:2025年3月14日

2、提交方式:

比赛作品和报名表形成压缩包【命名方式:赛组-小类(队伍负责人+指导老师)如:软件应用与开发-Web应用与开发(XXX+YYY)】一并上传到ftp://172.16.3.241/作业上传/作品信息提交2025,用户名和密码:upload_2370

3、初赛时间:

时间:暂定2025年3月18日,以具体通知为准。

4、初赛:

初赛时现场演示作品,并结合文档来讲解,从作品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和美观性等方面来评选!

物联网应用方向:

1、作品提交:

文件夹1:作品与答辩材料

作品实物系统示例、运行网址或二维码等;演示文档PPT及PDF文档。

文件夹2:素材与源码

源代码。

文件夹3:作品演示视频

作品演示视频(不超过 10 分钟)。

文件夹4:报名表

附件2:《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物联网开发类校内选拔赛作品报名表》(点击推文左下方“阅读原文”自行下载)

全部材料提交截至时间:2025年3月14日


2、提交方式:

比赛作品和报名表形成压缩包【命名方式:赛组-小类(队伍负责人+指导老师)如:物联网应用-城市管理(XXX+YYY)】一并上传到ftp://172.16.3.241/作业上传/作品信息提交2025,用户名和密码:upload_2362

3、初赛时间:

时间:暂定2025年3月18日,以具体通知为准。

4、初赛:

初赛时需要交实物系统功能演示视频(不超过 10 分钟)与相关设计说明书以及答辩PPT,以作品功能丰富、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来评选!

PART.02

大赛要求及相关说明

(一)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2025年软件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为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和物联网应用类校内选拔赛。本次大赛作为这两类省赛选拔赛的唯一渠道,所有广软在校生需报名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2025年软件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应用与开发和物联网应用类选拔赛),最终将由大赛评委对作品进行评审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二)根据初赛作品的数量、质量,评选出10个左右作品参加决赛,产生一、二、三等奖,给予证书及奖励,其中每类将推选2个作品至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时间:暂定2025年3月下旬,以具体通知为准。

(三)所有类的每一件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在本届大赛期间(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完成的原创作品;与20247月1日之前校外展出或获奖的作品雷同的作者的前期作品,不得重复参赛。4

(四)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专业、跨系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多于5人,指导老师不多于2人。

(五)除报名材料外,作品内容、演示视频、演示 PPT 等评审材料中,均不得出现参赛作品所在学校名及指导老师姓名。

(六)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七)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

(八)参赛作品不得在本大赛的赛道小类中一稿多投。

(九)参赛作品中如果包含地图,在涉及国家当代疆域时,应注明地图来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站),并且注明审图号,否则属于违规参赛作品。

PART.04

报名联系方式

1、软件应用与开发类,报名咨询联系人:吴文18320340474

2、物联网应用类,报名咨询联系人:谭俊彬19120018492

3、负责的办公室电话:020-8781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