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

教科研活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教研 > 教科研活动 > 正文

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师生座谈交流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5-05-15 点击量:

本网讯 为深化师生互动交流、有效解决现有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于2025年4月29日组织召开了“师生面对面·共话成长路”师生座谈交流会。学院各学习导师、专业课程老师出席本次座谈会,与来自22至24级的30余名学生代表展开深度对话。

座谈会现场.png

座谈会现场

交流会上,各专业学生代表围绕职业发展路径规划、专业核心课程深度学习、学科竞赛备赛策略、个人成长阶梯构建四大维度提出困惑。教师代表结合产业前沿动态,通过"理论解析+行业对标"方式系统解答专业认知盲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此外,教师代表还就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出实用性建议,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老师在耐心倾听学生提问.png

老师在耐心倾听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在与学长学姐交流时,他们提到部分课程可通过自学完成,且现有课程体系与行业技术前沿存在代际差。但我认为课堂教育在知识体系构建层面仍有不可替代性,部分课程确实存在知识迁移效能待提升的情况。请问应如何平衡系统化学习与前沿技术探索的关系?

教师回答:课程体系的迭代确实存在客观滞后性,但像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核心课程构成了学科认知基石,不能盲目听从他人建议,需理性判断,思政类课程也不能忽视,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核心科目。对于技术代际差异问题,需建立认知:工业级技术架构本质上是基础理论的工程化延伸,例如分布式系统实为操作系统原理的演进形态。

建议采用"竞赛反哺学习"策略,通过参与ACM、蓝桥杯等专业赛事,在实践场景中实现跨课程知识融合。当前就业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需构建"证书+竞赛+技术栈"三维竞争力模型: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认证具备行业普适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认证则可享受技能提升补贴政策。

技术路线选择应遵循"基础层-框架层-应用层"演进路径,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本质上仍依赖数学基础与算法设计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作为研究生选拔的重要维度,需保持必要的学术投入度。现阶段建议聚焦GPA优化、专利论文产出、开源项目贡献等可量化能力证明的建设。

老师讲解2.png

老师讲解

学生提问:关于公务员招录备考策略,请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素?

教师回答:公务员招录存在显著的岗位稀缺性与竞争强度,部分热门岗位报录比甚至超越研究生入学考试阈值。建议考生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权重评估体系,科学规划梯度化备考方案。需特别注重学术诚信建设,任何违纪记录都将触发政审否决机制,且政审环节实施三代背景审查制度,需提前做好家庭背景合规性评估。

需警惕"重考试轻学业"的认知偏差,即便通过资格初审,仍需确保学位论文质量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周期性回溯审查。建议实施"专业能力筑基-公考专项突破"双轨制发展路径:首先夯实专业技术资本,同步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平台的区域性竞争态势分析,逐步提升行测、申论等应考模块的备考效能。职业选择建议采用"技术保底+体制突破"的复合策略,确保在专业技术领域持续积累市场化竞争力。


教师提问:关于课程安排的建议是什么?

学生回答:建议更加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多学科教师共商教学大纲,多学科结合,提高学习系统性、综合性。围绕典型行业项目构建模块化课程集群,前端开发、后端架构等教学单元形成技术生态闭环。同时建立无感化考勤系统,减少考勤时间消耗,提高课堂效率。

图片

老师讲解

本次座谈会以建构师生多向度对话场域为核心价值导向,有助于形成教育共同体意识,推动教学相长,助力我院学风建设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