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声光影视行业需求,助力学生把握声光影视行业前沿机遇,5月22日,广州软件学院声光影视产业学院成功举办智能声光技术微专业线上说明会。袁志副校长、产业学院黄炜迦院长、彭妙颜教授、广东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检测所叶煜辉所长出席本次说明会,会议由产业学院教师谢子莹主持。
立足产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袁志副校长在致辞中系统阐释了智能声光技术微专业的重要定位与创新价值,指出该微专业既是广州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破解传统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困境的关键举措,帮助学生打通专业教育和职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他强调,随着人工智能与声光技术的深度融合,珠三角地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声光电产业聚集区,不仅年产值突破千亿元,更以年均33%的增速形成显著人才缺口。在此背景下,由广州软件学院联合广东省声像灯光科技促进会组建的声光影视产业学院,通过"理论+实验+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精准对接声光影视产业链,以智能声光技术微专业着力培养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此外,该微专业以五门核心课程为载体,通过系统化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快速提升学生在声光影视领域的核心技能,有效弥合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间的鸿沟。

袁志副校长致辞
聚焦行业前沿,校企协同育人
彭妙颜教授为智能声光技术微专业的负责人,从事声光影视行业领域38年,曾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文旅夜游声光影视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本次说明会上,彭教授详细介绍了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师资团队构成等内容。该微专业以声光影视行业需求为导向,覆盖音响、灯光、舞台机械、建筑声学等五大领域,构成了五门核心课程:数字网络声频系统工程、数字网络灯光系统工程、沉浸3D声光影视系统工程、建筑声学与测量技术、声光影视工程管理。微专业课程由行校联合开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及大型项目调控能力。师资团队汇聚广州软件学院教授、广东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及广东省声像灯光科技促进会的行业导师,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实践经验。完成微专业修读的学生将获得由学校与广东声像灯光科技促进会联合颁发的微专业修读合格证书,并优先推荐至声光影视行业企业及事业单位就业。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基于以上课程体系设计,该微专业依托声光影视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平台,结合珠三角地区作为全国最大声光电产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致力于为行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助力区域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智能声光技术微专业介绍
聚焦学生关切,明晰学习路径
在答疑环节中,彭妙颜教授、叶煜辉所长与谢子莹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课程考核方式、学分修读规则、企业级项目实践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重点回应了课程安排、报名流程细则及未来就业等具体问题。通过实时互动,师生共同探讨了微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衔接路径,进一步明确了培养方案的实践导向,为学生的个性化规划提供了清晰指导。
产教融合赋能,打造就业新路径
黄炜迦院长在总结中强调智能声光技术微专业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学校开设的第六个微专业,也是响应教育部“双千计划”的重点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能力和工程能力,以适应声光影视行业需求。他提到,产业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与网易、百度智能云等多家头部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构建了“校企地”共生发展的产教融合生态,为“斜杠青年”提供成长路径。最后,黄院力邀同学们积极参与微专业学习,通过跨学科知识体系与实战能力的锤炼,特别是在声光影视领域的知名教授和一线工程师及项目管理人员带领下,拓宽职业路径,提升竞争力,成为适应声光视讯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期待更多学生加入产业学院,共同推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报名进行中,把握未来机遇
本次智能声光技术微专业面向我校2022级、2023级本科生及专升本一年级学生开放,学生可通过选修课学分修读课程。请马上加入产业学院QQ群(群号:1050875715)咨询详情。该微专业名额有限,请同学们第一时间预报名,锁定学位,开启学业第二赛道。招生期间,可随时到行政办公楼105产业学院办公室报名咨询。产业学院每一位老师都会细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智能声光技术微专业的开设,不仅是广州软件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更为学生开辟了复合发展的新空间。未来,产业学院将继续以行业需求为牵引,构建校企共生生态,探索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实现多元化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