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号召,贯彻落实教育部2025年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以及广东最新出台的推动影视产业、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战略要求,5月27日下午,“数智声光·融启产教新篇章”广州软件学院声光影视产业学院成立大会在广州国际专业灯光、音响展览会A区L层会议室隆重举行,旨在深化产教协同,以声光影视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具备实践能力、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声光影视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声像灯光科技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吴硕贤,中国演艺设备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新村等专家学者、行企代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副区长吴惠红、广东省恩平市科工商务局局长吴集威、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科工商务局局长彭晓东、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政协主席胡传清等领导,广州软件学院校长张强、副校长袁志,教务处、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等师生代表共三百余人参会。本次大会由我校产业学院院长黄炜迦主持。
大会现场
张强校长在致辞中向出席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办学成果。他指出,广州软件学院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产教融合、学创融合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德才兼备、掌握信息与数智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动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形成特色鲜明、行业适配度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声光影视产业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在彰显应用型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新探索、新实践。”张强在致辞时表示,广州软件学院与广东省声像灯光科技促进会联合组建声光影视产业学院是我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积极推进行校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成果。声光影视产业学院将依托广州软件学院的专业优势与办学经验,发挥广东省声像灯光科技促进会的产业资源和影响力,聚焦新兴技术和声光影视行业发展需求,创新办学模式,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平台。张强对声光影视产业学院提出几点希望:一是构建“产业需求驱动”的课程体系,强化技术应用与创新融合。希望学院紧密对接声光影视产业的技术前沿与应用场景,以广东省声像灯光科技促进会的行业资源为依托,动态优化课程设置,将声光影视领域的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同时,依托学院平台主动承接行业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合作开发实战案例,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同步,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院成为声光影视领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二是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就业竞争力与行业适配性。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资源,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双导师制”,联合行业协会开展职业技能认证、共建人才输送通道,推动毕业生直达优质岗位。此外,鼓励师生参与行业技术攻关,形成“技术反哺教学、成果服务产业”的良性循环。三是提升产业学院自身建设水平,建成区域声光影视技术服务的标杆平台。最后,希望声光影视产业学院以“对接产业、服务区域、赋能学生”为宗旨,成为行校协同育人的典范,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张强校长致辞
会上,袁志副校长宣读了学院成立、任命文件,标志着广州软件学院声光影视产业学院正式宣告成立。
袁志副校长宣读学院成立、任命文件
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张强、袁志、彭妙颜、吴硕贤、朱新村、吴惠红、吴集威、彭晓东、胡传清、陈泽龙等10位领导嘉宾共同为声光影视产业学院揭牌,象征着我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战略布局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开启了我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行校协同、拓展校企合作的崭新篇章。
广州软件学院-声光影视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声光影视产业学院这一创新平台将汇聚声、光、影、视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产业资源,贯通“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应用”全链条,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吴硕贤院士对声光影视产业学院的成立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声光影视产业学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期望。他表示,产教融合是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科促会专家委员会将全力支持学院建设,构建“三位一体”赋能体系:一是聚力科技攻坚。开放科促会专家库与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行业技术发展。二是深化标准引领。组织专家委员会的学者协同学院参与国际、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话语权”。三是改善人才生态。联合百家会员企业共建“订单式培养”机制,争取设立“科促会-产业学院”专项奖学金,让学生的毕业论文写在生产线上,将创新成果落实在产业链上。
吴硕贤院士讲话
朱新村理事长代表中国演艺设备行业协会向声光影视产业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下,特别是在广东这一世界演艺装备产业集聚区,声光影视产业学院的成立具有加速演艺装备产业国产化进程、强化本土化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大湾区全球演艺装备产业基地建设等战略意义。最后,他提出三项合作建议:一是在教学方面,协会将与声光影视产业学院共享专业资源库,共同开发行业标准课程。二是在实践培养方面,组织会员单位提供实习岗位,开展校企联合项目实践,建立产业实训基地。三是在就业支持方面,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朱理事长强调,协会将全力支持学院建设,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推动中国演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朱新村理事长发言
声光影视产业学院院长彭妙颜首先从学院的成立初衷、建设规划、专业优势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围绕专业发展沿革、产教融合师资团队、校企共建硬件设备、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具体阐释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她表示,声光影视产业学院采用“理论+实验+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创新开设“技术+艺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声光技术微专业,精准对接声光影视产业链,着力培养兼具工程设计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及大型项目调控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据悉,2025年该学院预计招生100余人。

彭妙颜院长介绍声光影视产业学院及人才培养模式
在智库专家受聘仪式上,张强为易清明、李国棋、谢俊国、唐露新等21位专家学者颁发产教融合智库专家(外聘教授)聘书,袁志为宋多多、刘文豪、曲国军等26位行业专家颁发产业导师(客座教授)聘书,程维库为陈健业、陈永智、王嘉俊、刘重阳、叶煜晖等29位嘉宾代表颁发企业导师(客座讲师)聘书,进一步充实了声光影视产业学院的师资力量。
产教融合智库专家(外聘教授)受聘仪式

产业导师(客座教授)受聘仪式


企业导师(客座讲师)受聘仪式
会上还举行了战略合作伙伴和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彭妙颜为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北京声光视讯行业协会、广东省光电技术协会、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广东录音师协会等20家商协会战略合作单位授牌;甘俊英、罗林、曹陆军、曾德良分别为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建业显仕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天戈声学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新泽野智能声光系统有限公司等52家企业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授牌,标志着声光影视产业学院与社会各界的产教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将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合作伙伴授牌仪式



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在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代表发言环节,来自音响、灯光、视频、舞台机械、建筑声学和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分别发言,表达了对产业学院成立的热情支持和对未来合作的期待,一致表示将以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重要平台,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与声光影视产业学院共筑产学研用新生态。
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恒
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荣丰
广东建业显仕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雪松
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经理 田广军
广东天戈声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小刚
深圳市新泽野智能声光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德全
大会尾声,吴硕贤院士向声光影视产业学院赠送亲笔题写的墨宝,祝愿学院深耕产教融合沃土,在声光技术创新、影视内容创作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开拓进取,为声光影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卓越力量。
吴硕贤赠送墨宝
彭妙颜院长、吴硕贤院士等接受了广州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和花城FM等媒体的采访。
彭妙颜院长接受媒体采访
本次大会标志着广州软件学院声光影视产业学院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学院将紧密结合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发挥行校协同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与各企业、商协会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深度耦合,为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培育行业亟需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开启全新篇章,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