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正迎来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机遇,4月1日,由广东省本科高校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承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我校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黄牧乾领队,我院实验中心主任刘彦君等教师代表参会。

本次研讨会聚焦生成式AI技术在教学场景的创新应用,设置“前沿解析”“实践路径”“技术落地”“教育范式”四大核心板块。会议通过前沿技术展示、校企经验共享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为省内70余所高校搭建了AI教育创新交流平台。
会议伊始,广东省教育厅相关领导致辞指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需深化校企协同,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在主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龚超教授以DeepSeek智能系统为案例,深度解析了生成式AI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的底层逻辑,强调“技术需服务于因材施教”;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张春辉处长提出“AI+教育教学思考与设计”应用框架,倡导教学管理应构建动态评估与智能反馈机制,推动教学决策科学化;华为企业技术顾问陈春明通过智慧教室等校企合作案例,验证了技术落地需锚定教学痛点的实践路径,提出“场景驱动是AI赋能教育的核心”;北京邮电大学徐童教授展示的“码上出发”AI教学平台,凭借代码智能批改、虚拟仿真实验等功能,生动诠释了“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育范式,引发与会者热烈讨论。
在当日下午的AI教学实践操作指导环节上,参会教师通过上机实操,亲身体验AI辅助教学设计工具的高效性。我院刘彦君老师在实践后表示:“AI技术不仅能实现课件自动化生成与专业级排版,更能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提升课堂效率。”实践环节让与会者直观感受到“技术赋能教育”的实践价值,进一步凝聚了“技术创新+人文关怀”双轮驱动的共识。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主流趋势,此次研讨会不仅为高校AI教学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参考,更通过校企协同、技术共享,推动教育生态向智能化、个性化迈进,我院将持续探索AI赋能教育的新路径,为教育教学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