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成立于2024年12月24日,其前身为2006年12月成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教学科研二级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共同促进和确保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马院下设六个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马院严格执行国家文件对思政课程开设、学时学分的要求,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成为对全校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开设有《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7门必修课,开设“四史”限制选修课1门,开设公共选修课《大学生法学典型案例分析》、《专题政治》、《西方哲学智慧》、《中国历史名人略说》、《中国文化名著导读》《中国红色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7门选修课。
马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校内外兼职教师14人。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合理,专任教师高级职称18人(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17 人、助教及以下19 人;学历结构上,博士6人,硕士 43 人、学士3人。马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富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在教学上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马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多措并举提质培优,取得良好的成绩。一是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截至2024年12月马院共发文33(含原思政部)。二是完善教学体系,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建设,系统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是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依托教育部思政教师研修基地、省厅培训和校级培训多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培训机制不断完善,为青年教师成长助力赋能。四是智慧树平台资源建设进一步完善,毛概、习概课程建设了网络资源题库,成功推进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考试改革,所有思政课程全部实现了线上作业。
马院重视以赛促教,成效显著。近三年来,马院教师获得学校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校级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广东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2人次;广东省微党课比赛三等奖2人次;广东省优秀课例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3人次。
教研科研成果突出。近三年来,教师们先后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4部。累计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获奖论文10多篇。主持参与教育部、省、市、校级课题40余项。其中艾红玲老师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于2024年结项。校级“一师一优”通过验收结项4项,在研2项,涉及思政课三门主干课程。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马院坚持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马院教师获评“广东省民办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师德标兵”提名奖1人次;多人获得校级“大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最佳员工”等荣誉称号。每年评教中,绝大多数教师获得学生好评,所有教师在学生评教中均为90分以上,在教学督导评教中均为“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