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思政课程活力,进一步提升和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按照学校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结合学院教科研工作实际,4月2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以下简称“德法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内容探讨(二)”研讨活动在教学楼T101教室举行。德法教研室无授课任务的教师参加。
集思广益拓思路,取长补短促提升。本次研讨活动由德法教研室张结平老师围绕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主题,分为“理想的内涵及重要性”“信念的内涵与特征”“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三个环节展开。张结平老师对本次的教学展示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处理恰当、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完整呈现了精讲、独学、讨论和教师答疑这四个环节,巧妙结合热点案例向学生讲授与讨论。张结平老师在详细讲解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充分体现”“有机融合”“遵循规律”原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张结平老师教学设计分享
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围绕如何准确把握课程热点、触点、堵点、痛点、进阶点和落脚点,如何进一步讲深、讲透、讲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积极进行交流与研讨大家表示,集体研讨活动对激发新的教学思路提供更多路径,为加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供更多智慧,有利于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德法教研室老师审核期末考试试卷
本次活动还对期末考试试卷进行集体审核,找出试卷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试卷的严谨程度。本次活动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发挥积极作用,也为教研室全体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对教学方法有了更清晰的实践思路,为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撰稿:曾尧冰
图片:曾尧冰
审核:付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