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白皮书

专业介绍白皮书

专业介绍白皮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白皮书 - 正文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白皮书 (专业代码:080907T)

来源: 日期:2021-12-28作者: 浏览量:

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面向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发与设计、工程应用、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能力,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发与设计、工程应用、管理和维护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5年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体格健康,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和较强的劳动能力;

目标2:掌握专业必备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计算学科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3: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能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系统研发工作,熟练运用常用现代工具和技术,熟练使用与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相关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具有人工智能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4:具备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能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道德等非技术因素;

目标5: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持续学习和跟踪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技术创新。

3.培养规格

3.1学制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3到8年。

3.2修读学分要求

170学分。

3.3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3.4培养要求

3.4.1知识要求

(1)掌握较扎实的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主要包括高等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结构、力学、电磁学、光学等

(2)较好的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电路与数模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数据结构、程序设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智能信息处理等。获得较好的科学计算思维训练。

(4)具有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获得良好的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

(5)了解信息学科及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并掌握相关文献检索方法。能以发展的观点对待自身和智能领域的新旧实物。

(6)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能较好地自学新知识。

3.4.2能力要求

(1)专业基础能力

具有计算思维、电子电路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与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系统能力等专业基本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专业能力

具有将本专业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智能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应用、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3)工程能力

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针对智能系统的实际需求,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技术及相应技术工具,采用恰当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案。

(4)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具有与他人较顺利地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5)科技阅读写作与实验能力

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基本能够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

3.4.3素质要求

(1)综合素质

对当今世界和国内的思想思潮有清醒的认识,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创业或从事系统工程设计工作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2)科学素质

能够理解并掌握科学原理、方法等科学本质,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对于新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与分析,也能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3)人文素质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适应不同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课程体系

4.1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本专业设置了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群、电子电路专业基础课程群、计算机系统及应用课程群、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课程群、嵌入式技术课程群。构建出了嵌入式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系列的特色拓展课程,以此提升智能系统集成应用开发能力。每个课程群都设有节点课程,节点课程就是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课程。各课程群内部各个课程之间以及课程群之间环环相扣,由节点课程串联,形成完整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4.2专业核心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最优化方法、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应用基础、图像处理与应用、语音处理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

4.3课程体系与学分结构

课程类别

总学分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比例

公共必修课

45

558

332

26.47%

专业必修课

88

1026

596

51.77%

专业限选课

0

0

0

0

通识限选课

3

56

0

1.76%

任选课

22

180

216

12.94%

毕业实习

4

0

72

2.35%

毕业设计(论文)

8

0

144

4.71%

总计

170

1820

1360

100%

5.师资队伍

形成了专业带头人、主干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四位一体”的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专任教师19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助教4人。博士6人,硕士11人。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52.6%。来自企业或行业的兼职教师有4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6.教学条件

专业教学实验室配套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本专业现有16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共2252平方米,教学教室面积达到420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达到16.2平方米;电子专业仪器设备总值617.07万元,生均仪器设备经费14977元,为专业必修实验课程及相关选修课程提供支持。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博创尚和)、华为云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ICT学院)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实验室设备较先进,空闲状态下均向师生全面开放,平均利用率达高,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在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

目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有的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共5个,分别是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佳顺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英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掇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稳定,开展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