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迅速响应,成立线上抗疫心理援助团队
2020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各高校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均作出延迟开学的决定。面对严峻的疫情遇上了难得的寒假和中国传统重大节日——春节,正处社交活跃期的大学生群体被较长时间地“禁足”在家,免不了会出现郁闷、紧张、焦虑、担忧、烦躁或恐慌甚至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应激状态。为帮助学院师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做好情绪调适,消除或缓解因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我院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指导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拓展中心于1月30日起开通共抗疫情网络心理援助服务。心理中心迅速响应号召,组织心理专业老师以及各系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组成“华软抗疫线上心理援助团队”,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方式为我院师生提供个体咨询、心理解疑、知识分享等心理服务,截止目前累计服务人次近百人。此外,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对学生的心理支持与关怀,心理中心组织各系心理辅导站对心理困扰严重的学生开展电话问候送关怀活动。各系通过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给出针对性建议,加强家校联系,确保心理困扰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心理工作者在家开展线上心理援助工作
分级摸查,分类指导,一个也不能少
为了充分掌握各系各班学生心理健康实时动态,心理中心协同各系每月开展心理动态排查活动,并形成心理健康月报告。针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个案,心理中心和各系将会加强对重点个案的个别帮扶和关怀。除此之外,每年10月初,学生处心理中心均会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更具针对性地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提高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从今年起,学生处心理中心决定于每年4月份对大三准毕业班学生开展二次心理健康普查活动。2020年4月7-18日,心理中心对学院全体2017级学生开展了线上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对2017级3280名学生发放心理测试问卷,具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心理健康临床症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共收回问卷13119份,有效率为98.2%。普查结束后,将由心理中心对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重点个案提供专业帮助,尽力做到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一个也不能少。
开展2017级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从地面课到线上教学,不同的体验和意外的收获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承担了《大学生心身健康教育I》、《朋辈心理辅导理论基础》、《团队心理建设与管理》、《积极心理学》、《亲密关系与心理健康》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从没有在线上教学的经验,现在却要求各位老师“当主播”,面对新鲜事物“临阵磨枪”,大家不免有些紧张和担忧。正式开学之前,为严格落实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相关通知要求,心理课程教研室积极动员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筹备工作,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课前培训。备课组教师们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寻找课程资源、尝试适配教学工具和平台,大家根据上课习惯自主选择了腾讯课堂、群直播、钉钉、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平台并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线上授课。为了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教研室在教学中期召开了视频教学研讨会,相互探讨教法、教学资源的利用和线上班级管理等等;老师们遇到困惑或者又发现一个新的做法,还会时常通过微信群相互探讨或分享。
经过7周的线上教学实践,老师们从对线上教学一无所知的紧张茫然,到现在俨然“网络主播”的轻松驾驭,凝聚了老师们的智慧和汗水。每位心理课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去钻研教法,尽量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有所获益。刚开始上课时老师们还会担心学生参与不积极的情况,但意外的是,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全勤,同学们在线学习参加教学讨论的氛围非常积极和热烈,有时甚至比地面课教学效果还要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隔离不隔心,“心理战疫”线上行
疫情期间,学生处心理中心及各系心理辅导站秉持“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积极运用各种线上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与调节能力水平。
据了解,心理中心及各系心站为维护华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协助学生在疫情期间更合理地处理学习、生活、情绪、家庭关系、感情、人际社交等心理困惑,借助互联网创新教育与宣传的方式方法,为同学们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例如:1、心理中心偕同各系开展的大三年级心理健康普查活动,有关心理普查的推文就有超过了1000+人次的阅读量;2、组织各系心站成员和班级心理委员认真学习公益直播课,提升线上助人专业技能;3、以“一对一”的方式跟进湖北籍学生的心理状况及需要,进行重点帮扶和关注;4、各系心站在微信公众号、系网站等网络平台推送情绪管理、心理减压、积极心理类电影推送以及疫情防控期间心理调节相关专题推送等相关文章数十篇。传播阅读量超过了14000人次;5、各系在线上开展心理工作如火如荼,如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心理动态的收集、心理月刊的发布、心理委员培训、为学生提供线上专题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6、各系心站协助相关辅导员与家长建立联动机制,定期联系家长了解异常心理状况学生的近况,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关怀的学生;7、心理中心偕同各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心理特色活动,如:软件工程系在线举办“微笑战疫”特色活动和心委工作培训;网络技术系开展“抑解郁结”抗抑郁线上活动;心理中心主办、计算机系承办的心理舞台剧大赛、积极心理学打卡活动-幸福三件小事;电子系开展关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线上隔空“拥抱活动”和心灵分享平台——“传话漂流瓶”、“每日一趣”送欢乐活动、“每日一题”送心理知识活动;心理中心主办、游戏系承办的原创心理漫画比赛;心理中心主办、数码媒体系承办的大学生原创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征集活动、“魅力笑脸”征集活动和“解忧杂货店”活动;国际经贸系举办心理soul之声竞赛;财会系开展线上家庭素拓活动和线上心理知识竞赛;管理系开展线上亲子厨艺展示大赛和以抗疫为主题的心理演讲比赛;外语系开展“用心抗‘疫’,你说的我们都想听”学生感想线上分享活动等。这些活动影响覆盖学生群体数千人。
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心理活动部分截图
除以上工作外,学生处和心理中心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强大作用,利用网站、公众号等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自1月30日至今,学生处心理中心心协公众号共发原创/转载心理健康教育(含疫情心理调节)推文29篇,浏览量共为3418人次;“梁燕玲心理工作室”公众号共发布与亲子关系、疫情心理调节自助、居家隔离心理健康相关推文32篇,阅读量达2570人次,好友分享阅读1015人次;广大华软学生处公众号共发布家庭关系维护、疫情心理调节自助与心理咨询、居家隔离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等相关推文22篇,阅读量达5857人次。
学生处、梁燕玲心理工作室和心协二维码
对于疫情期间的心理自我保健,就像学院党委张高峰副书记在学院第十二届5•25心理健康节开幕式上致辞一样,“希望大家能将活动中的快乐带入生活,始终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去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学习。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广泛传播健康的心理学知识,帮助身边的同学一起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乐观严谨的生活态度,不断用现代文明的新成果充实和改造自己,努力培养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文明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心理。”心理中心和各系心站也是一直顺应时代的变化,结合新工具新方法,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不断给华软学子们带来寓教于乐的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供稿:学生处心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