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学风建设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学风建设 > 正文

学风建设月 | 学风建设正当时,“三全育人”风气浓

发布日期:2024-04-26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四月·学风建设月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强化“三全育人”工作实效,涵养优良校风,学风建设是我校一直以来的首要任务,更是今年工作要点的重中之重。为持续深化学风建设工作体系构建,学校在4月份启动“学风建设月”活动,全校一盘棋,通过至上而下的组织引领,统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学风育人体系,积极营造良好学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组织引领齐动员

学校印发《广州软件学院关于进一步强化学风建设的工作方案》,从组织保障、营造氛围和文化涵养的三个层次做系统部署,各院(系)部分别结合各单位重点工作,制定“学风建设月”计划,开展“学风建设月”启动、思想引领、氛围营造、行为涵养及宣传活动,同频同调推动学风建设活动月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计算机系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氛围营造共发力

研学伴青春,书香浓广软。鸟语花香的4月,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里人影穿梭,考研自习室不断发出哗哗声。学校第九届读书月开幕式上学子的才艺展示精彩纷呈,读书月策划的系列活动将引领你更好地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读书的魅力。围绕学风建设主题,学生处组织“校长午餐会”、网络技术系组织“学业情况调研”,排查问题寻根由,精准施策齐发力。计算机系推进传帮带的“3S”科研训练计划总结表彰暨学习经验分享会,数码媒体系联动广州万科建筑设计师开展《房地产产品思维解析》学术专题讲座,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学风建设动员大会上组织“学风建设人人参与 优良学风人人共享”的宣誓仪式。全校各部门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双联动,科技学术节、宿舍文化节来加持,优良学风氛围浓郁。

图书馆考研自习室

学生在图书馆认真读书

第九届读书月系列活动一览表

数码媒体系组织学术讲座分享会

宿舍文化节开幕式

游戏系学风建设总结表彰会

行为涵养正当时

学风建设在行动,学习习惯靠培养;塑造良好学习习惯,行为涵养一直在路上。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系等侧重大一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制定并落实“早读无手机”“课堂无手机”等计划;网络技术系学习导师、辅导员深入早读课堂,开展别开生面的“导师伴读行,晨光诵新声”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从“早读”开始。软件工程系党政联席会研判学风建设突出问题,针对学生旷课违纪情况突显的现状,组织辅导员和专业老师随机巡查课堂和定期听课相结合督察课堂教学与学习情况,与学风预警制度相结合,约谈重点学生提升课堂到勤率。各院系、各班级通过表彰年度学风之星、通报旷课违纪数据,严抓违纪违规行为,奖惩结合,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校园文明行为。

电子系学风建设及早读动员大会

网络技术系开展“导师伴读行,晨光诵新声”早读巡查活动

软件工程系党政联席会研判学风建设问题

榜样引领新气象

身边的朋辈榜样最具说服力、引领力。学生处持续深化“榜样引领工程”时代内涵,开展“五星评选”“广软十佳大学生年度人物”现场评比,以现场评选的方式展示优秀学子风采,彰显朋辈榜样在学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教师风采”“优秀班级”等专题推文,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弘扬优良学风,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两年一度的“五星”人物评选活动

“广软十佳大学生年度人物”现场评比会

选树身边的榜样之“教师风采”专题系列推文

实践育人谱未来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经验或反复地练习而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持久的变化,故实践育人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最有效途径。校团委组织的科技学术节与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抱团,鼓励各院系及学生组织利用专业技能服务社区发展,投身新农村建设事业;实习实践活动反哺学生专业技能锻造,提升我校学子核心竞争力。学校团委带队,组织外语系、软件工程系、电子系、网络技术系及计算机系师生代表前往水南小学、太平镇第二中心小学、莲塘小学、太平镇中心小学以及太平镇第三小学,开展科普课堂调研与结对活动;外语系积极开拓社区中小学教学实习基地锻炼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实用技巧;电子系组织学生参访行业高端企业会展拓宽学生专业学习视野;软件工程系走访校友企业,巩固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成效,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外语系访企拓岗活动

软件工程系走访校友企业探寻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校团委带队各院系组织“百千万”工程结对基地洽谈活动

电子系走访实习拓岗校企合作单位

推进学风建设持续走深走实,创设项目式、任务驱动式学习情景,以赛促学,以练提技,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积极、高效的学习环境。学校将继续优化“一月一主题”教育体系,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学生需求导向,探索精准思想教育工作模式,丰富“三全育人”实践,努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以学风引领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育新时代创新人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