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校网络工程专业
顺利通过“十一五”质量工程验收
成为广东省“十一五”省级特色专业
其中,网络工程专业仅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软件学院
3所高校一同通过验收
充分彰显了广州软件学院网络技术系
网络工程专业在全省的学科地位
今天就请跟随小编一起来揭开我校“王牌”
网络技术系网络工程专业的神秘面纱
教学系介绍
网络技术系成立于2002年,拥有专业教师50多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 人,高级工程师4人,系统分析师 3人,网络工程师12人,全部专业教师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南粤优秀教师4人,广州市优秀教师1人,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级网络工程实验教学团队,省级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承担多项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
遵循“崇本、务实、创新”的专业理念,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核心,以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在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设置网络工程专业,对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网络自动化部署与运维、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应用开发等专业能力进行有所侧重地学习,全方位拓展专业能力,通过校内外的实验与实践平台进行专业能力的强化训练,培养既懂技术,又会管理,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2015 年 4 月被评为广东省“十一五”特色专业;2017 年 6月通过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题验收。拥有可全程模拟网络工程项目的实验中心(包含网络基础和协议分析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管理实验室、网络工程集成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网络多媒体实验室、互联网应用开发实验室、Linux 负载均衡与集群实验室、 华为公有云实验室、SDN 与云计算数据中心,华为卓越工程师实训室)和 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什么是省级特色专业?
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经申报审批,我校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成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以此为契机,从经济、社会和教育全局出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推动产教高度融合,为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服务人才。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十一五”质量工程验收通过项目名单的通知》(粤教高函〔2015〕69号)的通知,我校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两个专业顺利通过“十一五”质量工程验收,成为广东省“十一五”省级特色专业。其中,软件工程是2015年广东省所有高校中唯一通过验收的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3所高校一同通过验收,充分彰显了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专业在全省的学科地位。
专业优势
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群和专业实训中心
已建成包括华为公有云、ICT网络学院、综合布线、网络基础与协议分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系统集成、网络多媒体与无线应用、Linux负载均衡和集群技术、虚拟化与云计算实验数据中心、Cisco网络实训中心、网络多媒体实训基地、信息系统集成实训基地等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群和专业实训中心,为学院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鲜明的特训班、实训班和专业创新实验班
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遵守“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学以启智”的基本原则,创建以项目驱动的专业特色特训班,通过实训锻炼和职业指导,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各阶段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文档标准化和编码规范化等方面的开发习惯和意识,学生实训结束后至少具备相当一年以上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目前已经开展的特色特训班和创新实验班
1.信息系统开发特训班(与同望科技校企共建)
2.互联网商务应用开发特训班
3.网络安全服务特训班(与云智安信校企共建)
4.华为云架构师特训班(HCIP认证)
5.云计算创新实验班(华为,腾科校企共建)



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开展各种专业学科竞赛
在学生专业培养中,通过各级专业比赛,如:“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CTF网络安全大赛、“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学术节——网络知识综合技能大赛、网站设计大赛、华为网院杯-网络技术大赛、“泰迪杯”数据挖掘竞赛等,营造出“学技术、练团队、调心态、强素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比赛中强化自身的技术,在比赛中学会团队合作,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心态,在比赛中学会沟通与表达,在比赛中训练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行业知识”、“网络+多媒体设计”等复合型技术人才。


以创促学,学创融合
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专业教研室为基层管理机构,以学生为主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积极参与,通过课内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专业项目特训班、网络系SRTP计划、各类专业课外学习小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挑战杯等专业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多层次进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涌现出魏陆炀、谢丹丹、林展琴、蔡特威等优秀创业案例。
主要培养模式和体系
1.以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思想,在各专业方向每门主干专业课中设置1-2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各专业设置工程项目特训班,目前已开设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互联网商务网站开发、云计算和SDN项目开发特训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按照网络工程和信息系统工程的规范,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或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和综合性实践能力。
3.实施网络系SRTP计划:已举办七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简称SRTP)支持大学生积极开展科研训练,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激发创新思维,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模式,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研究。作为科研项目的孵化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专业课外学习实训小组: 目前有泰迪工作室、网络安全技术、虚拟化云计算学习小组等,各教研室组织,学生自主管理,专业老师指导,定期进行专业培训,组织进行专业比赛,完成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等。

优秀创业学生
魏陆炀
2020届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2篇论文被EI索引,组建自己的创客团队;主持或参与大型众包项目涉及金额累计超过5000万,近三年获得国家级以上竞赛奖项9项;拥有国家专利5项,毕业前创业成为CEO,创办广州万灵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蔡特威
2014届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校获得“挑战杯”省级一等奖,毕业后创办肇庆端州飞天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05
专业特色班——华为创新实验班
华为创新实验班是广州软件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办学,教育部颁发的重点校企协同育人项目。以现代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云平台建设、云资源管理、企业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云平台建设部署、管理、企业应用服务方案规划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采用2+1+1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学年在我院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第三学年以华为云计算、云服务技术为主,并考取华为认证高级工程师(简称HCIP);第四学年到华为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毕业可获得我院毕业证、学位证和HCIP职业证书。
培养特色
1.以华为网络技术、开源虚拟化、云存储、云平台应用服务等技术为主线,充分利用华为公有云实验室资源,华为公有云行业决方案实训室和华为积累的企业应用方案资源,重点培养熟悉企业数据中心业务,云平台建设的技术人才。
2.由华为高级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云计算基础理论、四大类(虚拟化,存储,SDN 网络,资源管理)主流工程技术、企业应用方案设计等目标的学习,知识水平达到HCIP高级工程师级别。
就业方向
1.华为优先推荐拥有HCIP高级工程师资质的学生在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企业(部门)就业。
2.可在企事业单位担任云计算系统设计、部署、管理、支持和培训等类型工作,就业岗位包括桌面运维工程师、系统运维工程师、虚拟化技术工程师、云计算安全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等。

师资力量







No.5
就业前景
随着计算机的远程信息化处理应用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计算机网络工程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云计算等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技术领域,尤其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网络经济蓬勃繁荣的形势下,网络工程技术成为信息技术界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络技术公司、互联网门户网站等部门从事企业办公自动化处理、网络工程系统设计、部署、管理、支持和培训;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维护、网络安全体系的风险评估与技术咨询等各类管理与技术;云计算系统设计、部署、管理、支持和培训等类型工作;网页制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以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就业岗位包括桌面运维工程师、系统运维工程师、虚拟化技术工程师、云计算安全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全栈开发工程师等
No.6
优秀就业个案


No.7
往年录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