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温馨的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夜,千里婵娟
中秋月,柔情似水
中秋人,幸福团圆
中秋给我们的期待
不单单是假期,不仅仅是欢聚
那里有诗情画意般的遐想
有天涯共此时的对酒当歌
更有不计其数的中秋诗话让我们反复诵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节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全篇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肌肤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肌肤哲理与人情。通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因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霜月
唐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这颇可看出李商隐诗之唯美倾向。

中秋月·中秋月
明 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趁着节日的欢快,何不忘记所有的不开心,留下这一时的美好?这首词作抒发了作者豁达、释然开怀的情感。让读者意犹未尽,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一丝慰藉。

今天
我们一起感受文人墨客笔下的中秋月夜
以最美的诗词寄托情思,共话团圆
最后,图书馆祝大家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