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按照管理系的安排,3月2日下午,即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齐聚办公室,召开教学研讨会,对新学年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讨论。出席会议的教师有李宏岳教授、苏衡彦教授、刘可夫教授、尹枚副教授(博士)、卢优兰副教授、胡锐博士、洪宇讲师、张卓业讲师等专业教师。

教学研讨会现场-学习和讨论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宗旨。学院转设成功,学科专业发展跨入新的征程。为适应当前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充分发挥学院软件与计算机专业特色,加强各专业相互支持与融合,实现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广东社会经济成长做出应有贡献。
优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和创业创新能力模块。通过讨论,本教研室教师一致认为,在保持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各模块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针对“新文科”建设对学生专业技能与“双创”能力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特点,适当调整模块课程,补充和优化能够反映新经济时代对工商管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有关课程,诸如网络营销、国际电子商务、质量管理等等,加强专业实践课程软硬件建设,通过科学设置课程和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大幅度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增设数门与大数据和软件技术有关的专业课程。按照学院专业发展的要求,全院各专业均需增加或调整数门与数字化和软件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课,这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兴起,软件技术融汇于各行各业以及普及到各类工作岗位,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时俱进,高屋建瓴,抢立潮头,学生素质培养才有可能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并驾齐驱。经过讨论,老师们提出了几门可以增设或调整的专业课程,诸如信息管理学,企业数字化管理,客户数字化管理,商业数据可视化,项目文案数字化设计,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等。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趋势,精选出3-4门课程调整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借鉴和汲取兄弟高校专业建设优点,取长补短。老师们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关系到课程设置的合理化,教学的规范化,以及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对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素质等因素,要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要广泛进行资料查询和整理,更应该走出去做些调研,学习和借鉴兄弟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做法,掌握丰富的教学文献并进行消化吸收,再经过本身努力,就能高质量地制定和完成本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供稿:工商管理教研室)
(摄影:团学新媒体工作部
谢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