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面向企事业单位,与学校IT类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熟悉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机制,具备较强的人力资源职能管理能力、人际沟通与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3.培养规格
3.1学制
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3到8年。
3.2修读学分要求
165学分。
3.3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3.4毕业要求
3.4.1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高等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2)掌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创业学等工商管理类专业理论与方法;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人际沟通与现代信息收集、分析的知识与方法。
3.4.2能力要求
(1)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3)具备较强的员工招聘与培训、绩效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管理能力;
(4)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用等信息处理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3.4.3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4)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和较强的劳动能力;
(5)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4.课程体系
4.1课程框架
课程类别
| 总学分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比例
|
公共必修课
| 49
| 560
| 366+2周
| 29%
|
专业必修课
| 63
| 981
| 153
| 38.2%
|
专业限选课
| 16
| 162
| 126
| 9.7%
|
通识限选课
| 3
| 56
| 0
| 0.19%
|
任选课
| 22
| 240
| 156
| 13.3%
|
毕业实习
| 4
| 0
| 72
| 24.2%
|
毕业设计(论文)
| 8
| 0
| 144
| 4.8%
|
总计
| 165
| 1999
| 1017
| 100%
|
4.2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劳动经济学、员工测评与选拔、员工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薪酬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4.3实践环节
通过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巩巩固学生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培育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际沟通和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
5.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3人,讲师10人,助教1人;博士1人,硕士13人,教师梯队合理。
6.教学条件
已建成ERP实验室、人力资源综合实训室 等5个专业实验室,建立4个关系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专业图书资料丰富,能满足专业教学与科研需要。目前,订制了与专业相关的28种中文期刊,共有中文藏书3.06万册,订购了14种数字图书资源。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1)与学校IT类专业交叉融合,突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沟通与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我院是专业性的IT学校,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注重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现有5个专业实验室,4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构建以岗位能力导向,分模块分层次,由认知实训、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现体系运行良好,初见成效。
(3)探索面向IT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了解本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熟悉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结合学校特色,开设特色课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Python编程基础”,探索面向IT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